中考语文写作技巧(东莞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优质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中考语文写作技巧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中考语文写作技巧以及东莞中考作文评分标准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在语文考试中,用行书或草书书写会被算为错别字,然后被扣分吗
我是张旭语文,很愿意与您一起探讨问题的实质!
我是一名语文老师,曾参加过4次高考阅卷工作。所以对学生写字还是有一定的发言权的。
这个问题得从平时考试和高考两个角度来谈。
先谈谈平时考试中,语文老师对学生写字的要求。
汉字也叫方块汉字,所以写的方正是基本要求,写的漂亮则是一种对美的追求。
语文老师对学生的汉字书写的要求是方正,不潦草。
要达到这个基本要求,当然要用楷书书写。学生作文本用的就是方格纸,因此,作文就是语文老师平时掌握、判定学生汉字书写的依据。
语文老师是不允许学生用草书来写作文的,即便学生写得龙飞凤舞,也是要被打下去重抄的。
至于行书,只要不写得长胳膊短腿的,遵从了方正的原则,语文老师是允许学生用行书来写作文的。
平时考试中,如果学生用行书答卷子,字迹潦草,但字没有错误,并不会被算为错别字。只不过,大多数老师为了惩戒学生,会以字迹潦草为由,总扣5到10分。
用草书答语文试卷的学生几乎没有,一方面老师是不允许的;一方面如果用草书答了,不但会被扣很多分,还是会受到老师的严厉批评。
以高中语文平时考试为例,涉及错别字的题只有一道,就是名句填空,每小题2分,共3小题6分。要求是一个错别字扣1分,扣完1小题2分为止。
其它主观试题是没有错别字扣分要求的。作文中的错别字,通常包含在总体评价中,没有按个扣分的要求。
现在谈谈高考阅卷中,是如何评价汉字书写和错别字的。
首先,高考阅卷中没有要求阅卷老师把考生用行书或草书答卷判为错别字。其次,除了名篇名句填空题有错别字扣分的具体要求外,其它主观试题和作文阅卷是没有错别字扣分要求的。
但是,字迹潦草,认不清楚,肯定会影响阅卷老师的评分的。
以作文为例,阅卷老师每天要盯着电脑屏幕阅读八小时的作文,而且还有任务要求,因此,他们的眼睛会疲劳,也不可能一字一句的慢慢阅读。所以对字迹潦草的考生作文,评分时就要比字迹书写方正,但作文质量相当的考生作文,多扣1到5分。
也就是说,字迹潦草会在作文评分中少得1到5分,再加上其它主观试题因字迹潦草,看不清楚,被阅卷老师每题扣掉1到2分。加起来,语文考试总分会少得5到10分。
所以,在语文考试中,字迹潦草是会吃很大亏的。所以,平时一定要写方块字,力求端正。
〖原创文章,引用需说明〗
北京市中考,书法将纳入语文学科考查,加负你怎么看
我认为这个“负担”应该加。为京城点赞,为全国带了个好头????
书法艺术,是中国文化的精粹,汉字是我们血脉中最重要的成分。
我经常看到现在的孩子们(甚至很多年轻人),写出来的字七扭八咧,缺胳膊少腿,实在是目不忍睹。??
学好母语,写好汉字,是作为一位中国人最起码的素质。
有些孩子说,我以后去国外学习生活,不学也行。我做传统文化文化世界交流多年来发现,在华侨,海外朋友眼里,你能写出一手好毛笔字,打一段太极,都会为你加分。
书法进校园,进课堂,是改变中国青少年精神气质,提升内在素养的重要之路。
放弃“负担”之念,静心学习书法吧,年轻学子们??
怎么提高写作文的水平
本人常年从事语文和作文教学,深知学生要想学好语文,必须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而写作看上去难,其实教学得法,训练有素的话,最多一年的时间就可以写出较高水平的作文了。
提高写作水平的常用方法有:
一、仿写法
仿写法,大家并不陌生,但却不知道仿写仿什么,必须在阅读名作名篇或者是中考、高考满分作文上加以指导,引导学生去理解名作名篇和满分作文的亮点在哪里,哪些技巧可以借鉴并运用到写作中来。
仿写一要学习写作的技艺,例如,文章开头结尾的方法,文中起承转合的过渡等。
二要学习好词好句,提高谴词造句的意识,无论是写人的记叙文、写事的记叙文,还是写景状物的记叙文,都离不开具体细致、生动形象的描述,要学习名作名篇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三要学习作者是怎样立意,并怎样突出文章中心的。
常见立意法如下:
文章开头结尾的技巧,不下几十种,但最应该学会的是首尾照应法,倒叙法、抒情式开关,引用式开头、设问式开头、升华式结尾,引申式结尾等方法,而这些方法理解起来不难,但运用起来却不易,要结合名作名篇或满分作文来感悟并仿写运用。
文章首尾照应法:
文中的起承转合是使文章结构严谨,中心突出的最重要的技法,涉及选入文章的所有素材的安排,谁先谁后,谁详谁略,哪里该描写、哪里该抒情,哪里该伏笔,哪里该照应,哪里该放哪里该收,这些都靠文中的起承转合来巧妙安排剪裁出来,要边读边感悟,并在写作训练中运用进去。
例如,点面结合,详略得当法:
文中黑字部分都是特写式详写,一详一略文章更有层次感,不再是平铺直叙。
俗话说“千古文章意为先”,一篇深远独到的立意,且能在文中恰到好处的突出中心的文章一般不需要华丽的辞藻就可以瞬间俘获人心。例如很好高考满分作文就胜在立意深远。
例如,多角度联想立意法训练:
另外,仿写不是抄写,是在阅读的基础上通过联想、思考后的再加工再创造,类似于旧瓶装新酒,而就现下很多小学生写作文,老师先让积累好词好句而做的抄写背诵工作,我认为实用性并不大,我们学习谴词造句的能力,在于再加工创造、在于激发和表达,而不在于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多年的经验告诉我,谴词造句离开自己思想上的共鸣,没有内化为自己想要表达的语言,是无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谴词造句的方法:一学会运用修辞,二学会运用描写,三学会结合自己的情感。
例如:
二、大量阅读法
众所周知,阅读是提高写作的必由之路,因为只有阅读可以拓宽学生视野,间接体验生活,提升学生的阅历,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高度和情感感悟能力。
但是阅读要读什么样的书才能让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得到提升,阅读到什么程度才能转化为写作能力,或者怎样把阅读向写作能力快速转化?本人有自己的一套教法。现分享一二:
阅读要想转化为写作能力,其一要看读的是什么书,基一要看读书的数量。写作能力的提高必须建立在一定量的阅读基础上,而这个“量”决不是少量,而是“大量”。
很多家长反应:“我的孩子课下也喜欢读书,但作文还是不会写,怎么办?”,原因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因为读得书远离生活,不适合提高写作能力,二来读的书还没达到一定的量。
学生写不好作文,根本原因在于,没有生活体验,思想情感都没有达到相对成熟的高度,因此,给孩子选书,要选择贴近孩子的生活,对学生思想有启发作用,对学生的情感有共鸣作用的好作品,比如适合小学生的曹文轩的作品、沈石溪的作品、鬼马系列等,外国著名青少年或儿童读物,但部分童话除外,适合中学生读的路遥的作品,三毛的作品,古今中外的名著等。这些作品不但贴近学生生活,学生读来易产生共鸣,而且有较高的趣味性,可以培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只有产生共鸣的作品才能使读者的内心思想和情感真正得到启发和升华。
另外,一年看上三五本书,或者一两本满分作文,就以为可以提高写作水平,那简直是意想天开,要想提高写作水平,一年至少要读上二十本书左右的量,而真正热爱阅读的孩子,阅读一定是享受,读得越多越享受,而见缝插针,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读书,所读的书的数量一定远超过此数量。而那些需要家长和老师的督促才去阅读的孩子,估计很难实现大量阅读的目标。
三、大量练笔法
写作能力的提高,最终离不开大量练笔,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写作能力的提高靠的也是大量练笔,特别是作文入门期的孩子,不要打击他,只要是认真创作出来的文字都要鼓励,培养并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和热情。先从谴词造句开始,再到片断细节描写的训练、最后再到整篇文章的组材立意,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
至于,写作训练中的具体实例,本人在之前的悟空问答和头条号文章中都有大量详细讲解,有需要的可以前去翻看,本文只指明提高写作水平的方向,希望有参考和借鉴价值。
东莞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这个要看具体科目的,如语文科作文: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一类卷(45~50分)1.立意明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生动,有真情实感。2.结构严谨,注意照应,详略得当。3.语言得体、流畅。
二类卷(40~44分)1.立意明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2.结构完整,条理清楚。3.语言规范、通顺。
三类卷(30~39分)1.立意明确,材料能表现中心。2.结构基本完整,有条理。3.语言基本通顺,有少数错别字。
四类卷(15~29分)1.立意不明确,材料难以表现中心。2.结构不完整,条理不清楚。3.语言不通顺,错别字较多。
五类卷(0~14分)1.没有中心,空洞无物,严重离题。2.结构残缺,不成篇章。3.文理不通,错别字较多。
加分符合如下条件之一,可酌情加1-3分(加至本题满分为止):1.立意深刻;2.构思独特;3.语言优美;4.材料新颖;5.文面整洁,书写优美。
扣分1.无标题或题目不完整扣2分。2.不足600字,每少50字扣1分。3.错别字每3个扣1分(重复的错字不计),最多扣3分。4.不能正确使用标点,扣1~3分。5.文面脏乱,字迹潦草,难以辨认,扣1~3分。6.泄露考生真实身份,扣1分。7.抄袭或套作,给5分以下,全抄袭的扣至0分。
关于中考语文写作技巧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创文章,作者:阿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02tw.com/p/215407